“为什么每次在地铁上睡着后,到站时都能刚好醒来?”日前,这样一则科普信息在社交媒体上引起许多轨道族关注。2月26日,重庆晚报记者采访发现,确实不少人有这样的经历。
轨道族说
“到站刚刚醒”
胡先生 (28岁 技术工人)
我每个工作日往返于重庆图书馆和唐家沱之间,坐直快车能一车直达,路程较长,有时实在太困了也会在车上眯一会儿,还没有因为睡着坐过站过,有时提前醒来,有时即将到站刚好就醒了。
刘先生 (33岁 销售)
我坐轨道交通的时间不固定,但前几天就有“到站刚刚醒”的经历。当时我坐1号线从沙坪坝到大学城去拜访客户,恰好是午饭后最容易犯困的时候,加上上车有位置,就打起了瞌睡,等我惊醒的时候,下个站就该我下车了,我当时很庆幸呢。
“地铁上睡不沉”
吴女士 (24岁 培训机构工作人员)
我每天都坐轨道交通,在有座位的情况下实在太困我也会眯一会儿养养神,但顾虑太多根本睡不沉,一般隔几分钟又醒来,看看还有几个站到站,所以一般不会坐过站。
陈先生 (30岁 企管)
我在地铁上也睡不沉,要想着自己会不会打呼噜,想着自己睡着了会不会靠到别人身上,想着会不会坐过站,所以就算眯着打盹耳朵还是在听报站,只要一听到熟悉的站名,立马就清醒了。
“睡得太沉,坐过站了”
谭先生 (29岁 培训机构老师)
有次我坐5号线到冉家坝转6号线,结果因为睡太沉,过了两个站才醒,懵懵懂懂下车坐回来,结果脑袋不清醒又忘了下车。
科普解密
为啥在地铁上睡着后,到站时能刚刚醒?科普中国、数字北京科学中心上是这样解释的。
生物钟
生物钟又称生理钟,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决定,它是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反映了生命物质的规律与周期性运动。如果你每天都有固定的上下车时间,久而久之,生物钟就会把这个时间记下,它能感知你什么时间需要下车,并在此之前让身体自然苏醒,做好下车准备。但如果你是第一次乘坐这辆车,或是每次搭车的时间都不太一样,生物钟也就没有办法辨认,就可能出现睡过站的情况。
潜意识
潜意识是指那些并未达到显意识层面的心理活动。在车上睡着前,潜意识就已经反复暗示你应该在哪站下车了,虽然下车这件事情在睡觉过程中并未到达意识状态,但大脑依然会将其作为一件需要注意的事项,并在到站前把你唤醒。
鸡尾酒会效应
尽管在车上睡着了,但我们还是能听见即将到站的广播提醒,可为什么我们自己意识不到呢?事实上,人的听觉是有选择性的,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鸡尾酒会效应”。
鸡尾酒会效应就是能够将一个人的听觉注意力集中在一些特定的刺激上,同时过滤掉一部分其他的声音。比如,当一部费脑筋的悬疑剧进行到关键剧情时,你正聚精会神地听主人公推理,自然对现实中的其他声音“充耳不闻”;或是当你处在一个陌生且吵闹的环境中时,突然听见熟人的声音或是有人提到你的名字,尽管周围很嘈杂,你也能马上注意到。同理,虽然在车上睡着了,但在鸡尾酒会效应的影响下,我们的听觉注意力会集中在要下车的站名上,当听到即将到站的广播提醒后,我们就会立刻清醒过来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车上的睡眠很浅,很少会进入深睡眠状态。每隔一小段时间我们都会醒来,下意识查看是否到站。
重庆晚报-厢遇记者 张春莲